如果没有你们的平台,我们课题组的研究都没法推进了
在药科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,张丁鉴和他的课题组成员们正埋头于科学研究之中。他们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:突破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极限。长期以来,他们依赖于一款名为 GMX(GROMACS)的软件来进行复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,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计算需求急剧增加,实验室的计算设备渐渐难以支撑这项任务。张丁鉴回忆起那段艰难时期:“我们一度陷入了停滞,每一步前进都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。”
然而,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“算了么”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一线生机。这个新兴的算力共享服务平台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,更成为了他们科学研究中的得力助手。通过“算了么”,张丁鉴和他的团队获得了所需的算力支持,成功地将模拟的速度提升了 3 倍,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。这让他们的研究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灵活,也为最终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药科大学的张丁鉴同学课题组内,研究人员正努力突破科学研究的瓶颈,尤其是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。张丁鉴回忆道:“我们一直以来都依赖于 GMX 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,但随着研究的深入,计算需求越来越大,设备却难以支撑,研究进展一度陷入停滞。”
GMX(GROMACS)是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最为普及的工具之一,但它对计算资源的要求极高。张同学回忆起团队此前的困境:“我们曾经使用过超算,但其昂贵的价格几乎耗尽了我们的全部预算。每一次的模拟都如同一场豪赌,失败意味着项目的巨大损失。”然而“算了么”平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。
“算了么”的低成本算力共享服务为张丁鉴的课题组提供了关键的支持。张同学解释道:“使用‘算了么’后,计算速度还提高了 3 倍,使得最终的计算成本下降了接近一个量级,即使一次模拟结果不理想,我们仍然有足够的预算和时间进行多次尝试和调整,这对科学研究至关重要。”通过这一平台,张同学和他的团队得以多次修改和重新运行他们的模拟,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
“我们项目能够取得现在的成果,‘算了么’功不可没,如果没有这一平台,我们的研究可能无法推进。”张同学感慨道。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,课题组预计未来仍将需要大量算力支持,可能需要连续 24 小时运行 10 天的计算。
张同学的故事只是“算了么”助力学术研究的众多实例之一。中国有 5.7 亿台个人 PC,其中大多数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闲置状态。正是基于这一巨大潜力,“算了么”平台开始搭建大学生算力共享社区,号召学生们将自己电脑闲置时的算力共享出来,供其他同学使用。这样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,也使得更多的研究项目得以顺利推进。而张同学课题组只是受益者之一。“算了么”共享平台已支持了来自中国药科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 20 余位研究者,极大地推动了科研进展。
随着“算了么”平台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得以借助闲置算力取得突破。“全世界有如此多的分散计算资源,如果能将其联合起来为科学研究服务,这将是科学进步的一大助力”,在未来,算力共享的潜力将继续释放,为更多的研究者打开新的大门,助力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。